語言治療師 張雅雯

五歲的小安要即將要上小學了,有些發音聽起來卻不太標準,像是:「餅乾」變成「餅嘎」、自己的名字變成「小阿」,媽媽著急地詢問語言治療師:「教了好久他還是發不出來,還會跟我鬧脾氣,要怎麼辦呢?」。

相信其他家長也可能出現類似困擾,小安的構音表現稱為「聲隨韻母鼻音省略」,除了ㄢ之外,其實ㄤ、ㄣ、ㄥ也屬於鼻音,我們在發出這些聲音時,會感覺鼻子輕微振動,而典型發展的孩童大約於五歲能掌握這些聲音。擔心發音影響小安的人際互動,因此媽媽幫他安排了語言評估及治療,一起來看看有哪些訓練技巧吧!

不可少的「聽聲音練習」

掌握正確發音方式前,首先孩子需要發現鼻音的存在,進而能注意、修正自己的語音。練習方法為:一次說出兩組聲音,讓孩子透過二選一的方式找出鼻音,例如孩子省略鼻音說出:「我想吃『大』糕」時,大人可以用輕鬆的方式詢問:「是『大』糕,還是『蛋』糕?」,如果無法正確區辨也沒關係,建議把鼻音拉得更長、再示範一次。

鼻音誘發小技巧

  • 邊示範邊告訴孩子:「鼻子麻麻的」,讓孩子摸摸鼻子、感受鼻音振動
  • 把鼻音當成「發電/鼻子的聲音」,一起發出長長的「ㄣ~」
  • 點點頭說「嗯」,當成「鼻子的聲音」

另外,也可以透過ㄇ的聲音讓嘴唇振動,一樣能產生鼻音喔!接著練習在張開嘴巴的時候也能保持鼻子振動。由於每個孩子的聽辨能力、適合的誘發技巧皆不同,若無法成功模仿,甚至排斥練習,建議盡早尋求專業治療師的協助哦!

Leave a Comment

READ:(